您好,欢迎访问尚坤小提琴,我们专注小提琴培训

13911521529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琴艺资讯

王晓东:“神童”赞誉对小提琴手有害无益

时间:2012-09-27 来源:本站

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家喻户晓的小提琴“神童”回家了。日前,旅美三十载的王晓东携手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为乐团2012-2013年音乐季拉开序幕。抵沪这几天,排练、演出加倒时差,王晓东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然而,他和父亲王希立还是见缝插针地参加了上交乐迷俱乐部成立一周年的艺术家见面活动,地点是在复兴路上一片工地边的板房内。

 

王晓东望向窗外,时光荏苒,新旧交替,目光所及的这片工地上,一座现代化的上海交响乐团新址暨上交音乐厅正在拔地而起。王晓东说:“我们永远都要向前看。 ”

 

小提琴家王晓东

 

从上交走出来的“神童”

 

乐迷俱乐部活动现场,有粉丝拿出一叠王晓东的演出节目单,最早的一张是1981年的演出。那一年,12岁的王晓东首次出现在老团长黄贻钧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上,出色琴技令人大感惊讶。之后,他在13岁时夺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15岁获维尼亚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由此获得“音乐神童”的美誉。但他始终忘不了,上交是他舞台生涯的“起锚地”。

 

王晓东和百年老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父辈――父亲王希立是上交老首席。父子二人第一次同台便是在1981年的一场上交演出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上,而二人最近一次合作也是在去年的上交音乐季里。王晓东说:“三十年前,爸爸在团里算是小字辈。后来我回国演出,他变成了中年演奏家。如今,他则变成老前辈,团里演奏员的年纪比我还要小十岁,很多人开始叫我‘王老师’,可我有时还觉得自己是当年那个小朋友。 ”

 

王晓东说,三十多年中,上交一代新人换旧人,演奏水平有长足进步,尤其最近三年变化很大。父亲刚进团的时候,上交的演出节目范围很窄,只能演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几位大家的作品,演一场音乐会要排练两周。但是现在演出节目很广泛,一般经四天排练周期就能演出。 “以前上交到欧美演出,只能在大城市周边的郊县演出,没有接触到国外的主流观众,现在乐团可以登上最重要的剧场,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程度,是父亲那一代上交人难以想象的。 ”

 

王晓东一直觉得上交就是自己的家,现在,他和父亲希望上交也能拥有自己的“家”――像国外一流乐团那样,拥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剧场。王晓东说:“国内乐团常要换不同剧场演出,乐团演奏员在陌生的音乐厅里觉得自己的声效很出色,可是后排观众完全听不到。而在欧美,大乐团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熟悉剧场的特点,声音控制就会很到位。 ”王晓东说,大乐团必须要有自己的演出剧院,上交没有剧院的情形将要改变。两年后,他所在的工地将建成一座由大小两个演奏厅组成的现代化音乐厅,大厅可容纳1200人,另有可容纳400人的小厅,适合演出室内乐。

 

“神童”的声名对我有害

 

“神童”的背后往往流传着不少神奇故事。有人传,王晓东3岁时在收音机里听到《白毛女》,就哼出了全部的旋律。王希立笑言:“那时候音乐作品少,听多了也就熟悉了。”他说,王晓东确实有不错的乐感,“他在收音机里听过的旋律,自己拉琴的时候就会融进曲子里去,这样的音乐感觉我比不上他。 ”不过,王晓东并不是从小就对小提琴有兴趣。在王希立引导他学习小提琴五、六年后,初中时代的王晓东才逐渐喜欢上小提琴。在父亲看来,儿子胆小。 “小时候带他去看舞剧《白毛女》,演到黄世仁用针扎喜儿的情节,他就害怕得钻到椅子下。 ”

 

然而,王晓东认为 “神童”之赞誉没有好处,反而对自己有害。“一个人还没有成熟到学会正确对待荣誉的时候,荣誉已经来了。如果不会处理,就会徘徊不前。当我16岁孤身一人去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求学后,才开始慢慢长大,用了很多年才克服了这个问题。小时候用手拉琴,锻炼肌肉;现在用脑子,思考明白了才能拉好。 ”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很多人都已得到过很好的成绩,但没人把这些成绩挂在嘴边炫耀,因为这是过去。但在国内,有人得过一次大奖,就一辈子吃本钱。王晓东认为,本钱吃完了,所谓“神童”的音乐生命也就会走到尽头。

 

在王晓东看来,让孩子学音乐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大明星,而是让孩子多一点音乐修养。“在美国,学音乐的人不一定要变成职业的。相比之下,国内学艺术的功利性比较强。”他说,在日本,每到周末,几个好朋友会聚集到一家人家中,组建一个临时乐队,喝咖啡,玩音乐。 “在中国,将玩乐器当做休闲方式的人似乎很少。 ”王晓东认为,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指引孩子练琴,但是否要坚持走音乐道路,就要考量孩子是否真爱好演奏。 “学琴一定是辛苦的,但是学琴带来的痛苦程度不能超过所带来的快乐程度。”如今自己也已经当上爸爸的王晓东,对培养琴童“现身说法”,“我儿子今年8岁,他对小提琴兴趣不大,我不会强迫他练琴。面对诸多物质诱惑,我想让他通过学琴把心神安定下来。 ”

 

旅美多年淡看欧美古典乐

 

旅美30余年,王晓东对欧美古典乐团和古典音乐的演奏风格见解独到。“美国有很多拔尖乐团,但我喜欢欧洲乐团。美国的乐团表演性很强,欧洲的则比较内敛,注重小技巧的表达,注重传统。美国和欧洲的观众也不一样,在美国一些偏远地方,有的观众像听戏一样听音乐会。欧洲则没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因为古典音乐是欧洲的传统。 ”王晓东眼里,传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没有古典音乐传统,但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在发展古典音乐的道路上就没有成见。 “我们能接受所有流派的东西,但像俄罗斯就有自己的传统,维也纳对勃拉姆斯也固守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他们来说,这既是传统,也可能成为保守的东西。 ”

 

对于中国古典乐发展,王晓东说:“现在中国观众里真正的古典乐爱好者增加了,我们和国外的演奏水平在接近,一个古典音乐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不过,他也指出,在音乐人才的培养上,国内的目标过于单一。“一直以来,我们培养音乐人才就像培养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就是要在每个单项上争取成绩。我们把全部的力量都用来搞独奏,每个人都想当郎朗,成为顶尖人才,导致了中间层的人才不够。我们演奏室内乐水平就不够,所以‘修养’就不够。就像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多要考量中产阶层的实力一样,考量一个国家的音乐水平,也要看‘中间层’的水平和修养。 ”

 

身为美国“协和”室内乐团音乐总监、却被认为具有最好独奏家水平的王晓东,在受邀就任百年老团上交的本年度驻团音乐家之后,希望带动国内乐团对室内乐的重要性有更深认识。 “室内乐最早在贵族的会客厅里演奏,很小的细节、很微妙的东西只有在室内乐里才能听到,可以说它是非常个人化的音乐。室内乐发展的障碍就在于它不适合在大厅演奏。然而,为了经济效益,我们的演奏厅正在越造越大,结果拉琴要声音大,唱歌要扯着嗓子,这样,势必会失掉了很多音乐的韵味。 ”他摩挲着手里那把好琴,眼光里露出了一份不甘与自信。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上的其他媒体,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只是为了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学提琴找尚坤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13911521529

返回顶部
电话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