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尚坤小提琴,我们专注小提琴培训

13911521529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音乐之声

11月6日,音乐史上的今天

时间:2011-11-06 来源:本站

 

柴科夫斯基
 

 

1893年11月6日,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 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富裕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身体脆弱,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后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破产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他是服用砒霜自杀的,在那个时间的俄罗斯是不允许同性恋的,但沙皇很欣赏柴可夫斯基,便允许他自杀 死因将在他死后100年公布. 100年后沙皇秘档公布:柴可夫斯基死于砒霜自杀。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Mozartiana",Op. 61)。最爱听得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于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p#副标题#e#

 


 

宋岳庭
 

 

1978年11月6日,天才音乐家,宋岳庭逝世。

 

1987年9岁时,宋岳庭以天才儿童的身份接受华视专访,1992年14岁时独自移居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1997年19岁时因朋友栽赃而入狱服刑,后获缓刑,期间发现罹患骨癌,2002年8月9日于加州病逝在母亲的怀里。23年的生命中,历经了十年莫可奈何的漂泊波折,无尽的心事,只能透过绘画与音乐诉说。

 

自小他就艺术细胞发达,天才洋溢,小一就会自编自绘漫画,九岁时曾以“天才儿童”的身份接受过中视新闻杂志60分钟专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资优生。学校有老师器重,家里有婆公偏疼,除了父母没有什么时间陪他、以及他们日渐激烈的争拗、和阿姨们偶尔会出手“管教”之外,Shawn的童年应该很快乐。但同时,Shawn幼小的心灵也出现了矛盾与挣扎。在他写给母亲的悔过信中,经常提到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控制不了自己?他很想听话,却总是出错,总是给妈妈惹麻烦,所以他很气自己。不过无论如何,这跟他十四岁之後的小小留学生生活比起来,这一段岁月可能真的是他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当年妈妈替他做了负笈异乡的决定时,他才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送Shawn出去念书,妈妈虽有满心不舍,却也寄予厚望,一来是因为她觉得台湾的通才教育也许并不适合Shawn,二来Shawn的鼻子严重过敏,看过许多医生都建议她最好改变Shawn的居住环境,若能到大陆型干燥气候下生活,鼻病可不药而愈。孰料Shawn来到美国,鼻子是好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可不好过。

 

天生重感情又迷糊有点脱线Shawn,刚到美国住在加州的阿姨家,由于语言隔阂和种种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不适应,书念得吃力,与阿姨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大,常常越洋来报Shawn在课堂云游物外、在家里水淹地毯的“祸事”。一年后,Shawn转往北卡寄住在姑姑家,姑姑制家严谨,对常有些艺术家怪怪念头的Shawn一样大感头疼,等他念完一学期便下了逐客令。接著Shawn搬到德州的小阿姨家,就读于休士顿的一所艺术学校,直到十八岁那年,才由妈妈费力安排回到加州租屋独立居住。不断迁移、转学,对正处青春期的Shawn造成莫大影响,尽管有远距离的“母爱”关照,但现实中,他更渴望同侪的慰藉,于是朋友成了他十九岁之前生活的全部,街舞、HIP HOP,都是这个阶段无师自通而来。

 

Shawn流离颠簸的成长心路,在他写给妈妈无数的家书中尽现无遗,夹杂其中的漫画,通常也是他想象著承欢母亲膝下的法宝。但是,读他的信,很难不让人鼻酸,字字句句点点滴滴透著的真性情,仿佛像是一株放错了泥土、施错了肥的小树,然而,他仍旧认真地想长成符合大家理想的样子。

 

2001年耶诞假期,手术后的Shawn躺在病榻上不能再跳舞了,不过,他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时间去沮丧,他坚强的样子,看在妈妈眼里,也觉得「这场仗,我们一定打得赢!」也许是老天一度心软了。出院以後,Shawn的病况大好,他兴奋地摸著腰告诉妈妈「癌细胞没有再长大了」。也就在这段期间, Shawn的妈妈曾认真考虑过让他和一个很爱他的女孩子结婚,好「冲冲喜」。然而,好景不常,随著气候逐渐转热,Shawn的病况又恶化了!

 

重回医院,Shawn得靠打吗啡度日,数不清的夜里,他不是梦呓似的跟守候床前的母亲说话,就是抚着母亲的手背,平静优雅,彷佛不带一丝悲伤。直到8月9日那天,他突然坚持回家,回到家里他惯坐的沙发上,就这么一直坐到晚上,在母亲的怀里与世长辞,面容一如他二十岁诗中预言的安详。

 

#p#副标题#e#

 

 

欧仁·鲍狄埃
 

 

1887年11月6日,《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逝世。

 

欧仁·鲍狄埃,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公社失败后,于6月他在工人家的阁楼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一首诗名为《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e)》,后经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谱曲《国际歌》。之后一直流亡国外。1880年大赦后才回国,参加法国工人党,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这首歌,是国际歌第一次公开发表。其时他已经患了重病,当年在贫困中逝世。

 

在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国际歌》17年后,也是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1888年6月比他年轻32岁的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发现了这首诗词,并以满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间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并在里尔的一次集会上指挥合唱团首次演唱,很快这支战歌便迅速的传遍整个法国,之后便从此传遍世界,它成了世界无产者最热爱的歌,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如今,《国际歌》早已响遍全球,它将永远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奋勇前进。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上的其他媒体,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只是为了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学提琴找尚坤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13911521529

返回顶部
电话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