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意音乐会:用小提琴编钟演绎邓丽君
时间:2014-06-03 来源:本站
2014年6月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的“听说邓丽君与编钟”创意音乐分享会吸引了不少听众,这种“中外混搭”的演奏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2400年前的编钟和西方的小提琴同台演奏邓丽君歌曲,会是一种什么效果?
昨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也是《追梦——邓丽君特展》在省博展出的最后一天,编钟演奏厅的两场“听说邓丽君与编钟”创意音乐分享会,是由楚天音乐广播、湖北经典音乐广播与省博联合策划的,曲目为《小城故事》、《甜蜜蜜》、《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4首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曾侯乙编钟研究学者马业平作为这场音乐会的策划和编曲之一,大胆尝试将唐代乐府《竹枝词》的曲调与《小城故事》进行融合,呈现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全新音乐意境。
担任主题策划和解说的是楚天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林枫,他说,省博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音乐属性的博物馆,而他自2012年以来一直担任楚天音乐广播《听说邓丽君》栏目的主持,“这次分享会因为音乐而结缘,邓丽君虽然是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但她的一些作品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我们用编钟作为伴奏,用小提琴代表邓丽君的音乐形象,同时以电子管风琴表现邓丽君时代的电声乐队风格。”
湖北经典音乐广播高级编辑、《阿申爱乐》节目主持人阿申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他在分享会上的主题演奏丝丝入扣,感人至深。
听众吴晓梅特地从江汉油田赶到省博,一家三口全程欣赏了这场分享会。吴晓梅说:“我是邓丽君的歌迷,没想到还能用这种形式来演奏,感觉太新颖了。”
扩展阅读:编钟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341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911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1026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29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73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74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78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302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59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64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