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奥波德·奥尔与俄罗斯小提琴学派
时间:2015-10-12 来源:本站
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发展的两大动力
(一)莫斯科的音乐学院的创立
1866年,就在奥尔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执教不久,莫斯科也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这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它的创建者是鼎鼎有名的钢琴家兼指挥家鲁宾斯坦(Rubinstein)[1]。在创建初期,著名的小提琴家费迪南特·劳乌伯(FerdinandLaub)[2]应鲁宾斯坦邀请而在此任教。他的演奏水平十分高端,教育方法也可谓世界一流,这使得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可惜劳乌伯英年早逝,接替他的工作的是他的助手赫利美利(Hrimaly)[3]。赫利美利培养出了很多有名的学生,如:约瑟夫·科特克(Iosif Kotek)[4]、保罗·伊泳(Paul Juon)[5]、彼得·斯图拉尔斯基(PyotrStolyarsky)[6]等等。
(二)受战乱影响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
1917年,俄国受战乱的影响,音乐学会被迫解散,音乐学院学制不得不改革,公开课也被停止。奥尔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俄国。在他去美国以后,他的助教们担负起了这些重任,如:谢尔盖·科尔古耶夫(SergeiKorguyev)[7],纳斑德炎(Nalbandyan)[8],波利亚金(Мирон Полякин)。彼得堡音乐学院虽然由于院长格拉祖诺夫的关系而幸免于难,但是由于体制等等方面的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水平和质量较之前受到一些影响。在助手们的辛勤工作下,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水平很快又有了飞跃,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另一边在莫斯科小提琴的发展可谓是盛况空前,波利亚金把奥尔的教学体系带到了莫斯科,并在那里常年教学,同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的奥伊斯特拉赫卓越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也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奥尔的大部分学生和深受他影响的人也纷纷前往莫斯科进行教学,如:波里斯·波希尔(Boris Sibor)[9],莫斯特拉斯(Mostras)[10],杨波尔斯基(Yampolsky)[11]等等。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又恢复了之前的盛况。
随着众多俄罗斯小提琴学派音乐家的努力,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不断完善和进步,成为了世界上一流的小提琴学派。
奥尔的学生及其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影响
进入20世纪,奥尔已被公认为世界最优秀的小提琴教师之一。这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同样重要的,是他培养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下文将对这些学生略作介绍。
一. 奥尔的几位有代表的学生
1.米夏·艾尔曼
艾尔曼就是奥尔早期学生中最有代表的一位。米夏·艾尔曼(MischaElman)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塔尔诺伊。他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困,但是从小艾尔曼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在乌克兰开过几次音乐会之后,他被人们公认为“音乐神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父亲决定送他出去学习,在得到奥尔的认可后,小米夏作为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开始和他学习。1903年,艾尔曼的父亲带着他来到了圣彼得堡,随后的音乐会演出使得艾尔曼轰动全城。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奥尔决定要让他跳过基本的练习,着重于高深的曲目,在奥尔的教导下,年幼的艾尔曼几乎能掌握所有的作品。很快他开了一系列的公开音乐会,这使得他受到很高的评价,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在1904年艾尔曼开始了在柏林正式的首次演出。这次首演使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人气。在柏林的这次首演后,他的演出机会可谓源源不断,而在1908年,他在纽约进行的一次首演,使得他开始了事业的“新时代”。他录制了很多唱片,在当时的销量超过200万张,很快这些唱片被一抢而空。卡尔·弗莱什(Carl Fresh)听到他的演奏之后认为他是“在现代小提琴演奏最有荣誉地位的小提琴家之一”。而著名的法国小提琴家西盖蒂则认为1905年艾尔曼的演出开创了小提琴演奏的新纪元。
艾尔曼有着火热的情感,歌唱性的宽广气质,声音非常圆润浓郁动听,被人们称为“艾尔曼音”。[12]他的演奏很有特色,他总是沉浸在音乐中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喜欢随着音乐的律动摆动着自己的身体。因为手臂的短小所以他采用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握弓方式,他习惯于用很松弛的弓毛演奏,用指尖的肉垫很多的地方去按弦,且对各个手指在弦上的压力张弛有度,他使用手腕进行很强烈地揉弦,但是幅度比较窄,但是非常有力量。他的音准十分精确,节奏比较自由,不过这多变的节奏有时候让乐队很苦恼。他对乐句的分析处理能力十分精湛,对原谱的弓法指法表情记号等等都不轻易改动,把每一个音都演奏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含糊。但是由于早期没有得到大量的基础技术训练,在技术上他还是要略比音乐上要逊色些,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什么,听众还是非常爱戴他。而他的这些独特的风格很多都是受益于他的老师奥尔,奥尔主张把音乐放在第一位,技术第二位。艾尔曼也正是遵循了奥尔的这些方法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一代天之骄子。
2.津巴利斯特
和艾尔曼一样,作为奥尔的早期学生,津巴利斯特(Zimbalist)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1889年出生在俄罗斯的津巴利斯特在11岁的时候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在跟随奥尔将近10年的学习后,他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1907年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考试上,院长格拉祖诺夫和奥尔对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格拉祖诺夫非常惊叹他精湛的演绎水平,写道:“巨大的天才,他的表演是令人激动的,充满感情,无与伦比,难以忘怀”。[13]最后,他因成绩优异,获得了金质奖章和鲁宾斯坦奖。同年11月,他在柏林举行了首演,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1928年开始,他在美国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在他长达27年的教学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1946年,他获得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他是历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大赛的比赛评委,被人们称为奥尔的“三巨头”之一。
在演奏方面,他深受奥尔的影响,遵循“小提琴一切技术手段都是为了揭示音乐内容而服务的”。他强调音乐最真实的一面,他不喜欢炫耀技巧,但是他可以非常完美地演奏任何炫耀技巧的曲子,这源于他对曲子有着透彻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他的演奏有着火热的感情,但在演奏中他始终非常平静,从不使用慌忙的速度去演奏。他有着惊人的控制力,纯净的音乐处理技巧。他的演奏没有海菲兹的华丽,没有艾尔曼的激情四射,他的音乐具有深刻内涵和意义,总体说来,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这让听众无一不动容。很快他迎来了更多的演出。这些演出使得他开始名声大振,而老师奥尔也因此倍受关注,人们在他的演奏中了解到了强大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和奥尔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系,这使得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开始被世界所知道和认可。
3.亚沙·海菲兹
说到20世纪的“小提琴之王”,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亚沙·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2年出生在苏维埃立陶宛共和国的海菲兹,是一位具有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地音乐教育,海菲兹的父亲把他送到圣彼得堡的奥尔那里学习。在奥尔的精心栽培下,海菲兹很快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不久就成为了音乐学院里群英会上的王牌。
当海菲兹13岁的时候,他在柏林进行了音乐会的首演,很快精彩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欢呼雀跃。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听到他的演奏后感慨地说道:“我也许会怀着非常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14]甚至有评论家在听过这场音乐家认为海菲兹的演奏水平应该排在鼎鼎有名的艾尔曼之后,冯·凡西(Franz VonVecsey)[15]之前。
1917年,海菲兹应邀到美国演出,他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和维塔利等人的作品,这些曲目的安排很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炫技性,他的音乐中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速度很快,在演奏高难度炫技曲目时候没有丝毫的胆战心惊,声音非常结实,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量。他因此迎来了更多的演出,很多唱片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录制他的音乐。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从他的演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奥尔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理念。海菲兹始终坚持奥尔的古典学派,在教学中他强调音阶和克莱采尔练习曲的重要性,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和自我分析醒悟能力。
他受奥尔在小提琴演奏以注重乐器歌唱为主的影响,在演奏中往往具有充沛的感情,如歌的声音,极强的控制力,生机勃勃等等这些特点,在曲目上海菲兹演奏采用过去在奥尔班上学的学的一些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已经很少有人演奏。在演奏时候,他喜欢用滑音,而这些滑音又被人们称为“奥尔形式”的滑音,但是海菲兹用的更多的是法比学派的一种滑音,这给他的演奏增添了不少情感和乐趣。他在演奏中还喜欢使用大量的揉弦,尽管在当时小提琴演奏中,演奏家们并不是很喜欢大量地运用揉弦。但是这些大量的揉弦逐渐被观众接受和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很多人都认为海菲兹的演奏总是显得冷冰冰的,而实质绝非如此。海菲兹有着火一样的内在情感。他总是把小提琴持在很高的位置,右手肘也抬得很高,身体也不太爱摆动,脸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他的琴声音色优柔动听,含蓄却不造作,宏伟却又细腻,这些独特的音色被人们称为“海菲兹音色”。海菲兹一直深受世界观众的喜欢,他是小提琴界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也是由于他,人们更加膜拜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并以此为典范。
4.拉斐尔·布朗斯坦
拉斐尔·布朗斯坦(RaphaelBronstein)也是奥尔最有代表性的弟子之一。他于1895年出身于立陶宛维纽斯的一个犹太家庭,并在年幼时就跟随奥尔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在1923年,为了避开战乱,作为奥尔的助教,他跟随奥尔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教学。在他长达65年的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一流小提琴家,包括艾尔·马奥利委拉[16],玛莎斯特龙金·凯茨[17],斯恩特[18],钟杰[19]等等。他先后在哈特福德的哈特学校,波士顿大学,曼哈顿音乐学院,皇家学院,纽约城市大学的研究生中心进行教学,他在1949年创立了布朗斯坦交响乐团,并在其中担任指挥。这在当时的美国掀起了一阵热潮。
他的演奏虽然没有海菲兹,艾尔曼那样炉火纯青,但是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他有着高超的技巧,他的演奏特别重视艺术内在的情感。他深受奥尔的影响,在技术和情感上,总是把艺术的内在情感置于技术之上,他演奏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深陷于音乐之中,没有丝毫的不自然。他喜欢用横膈膜去运转气息的流动,他随着旋律的抑扬顿挫而摆动身体,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时而浮现在脸上。他对音准的十分挑剔,运弓十分平稳自如。他在演奏中和教学中运用手臂或是手腕揉音,他的音色甜美具有歌唱性,却又刚劲有力。
当然,最广为人知的是拉斐尔先生的一部著作:《小提琴演奏的科学》。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了“视觉音准”这一新概念。他认为小提琴音准是演奏者的一大难题。不准的音就像瘟疫一样存在于无论是难或者简单的曲目中,他认为小提琴演奏者不光要用耳朵去听辨音准,还应该通过采取视觉上的一些方法去目测音准。如:深入了解指板,在演奏之前就用眼睛和头脑去目测各个音符所用手指地间距与距离。用心去猜、思考每一个音,在手指放在弦上之前要有意识“瞄准”这个音。[20]这样做不仅在听觉说去掌握音的音高,还能够在视觉感知上熟悉知道每个音的差异,明显提高了音准的准确性。
5.托夏·塞德尔
托夏·塞德尔(Toscah Seidel)也是奥尔的得意门生之一。1899年出生在前苏联敖德萨的塞德尔,是俄罗斯著名的小提琴独奏家。他的技巧也十分高超,但是名气却远没有海菲兹,艾尔曼大,这些很令人费解。但是从1987年12月12日的纽约时报上罗伯特·勋伯格的报道上我们可以看到:海菲兹算是后起之秀,他的演奏已经深受世界观众喜爱,让人从心里上就觉得任何人无法代替了。另外世界一流的犹太小提琴家应该是艾尔曼,塞德尔,津巴利斯特和米尔斯坦。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移居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在那里他长期地为电影做配音,他被邀请为好几个好莱坞电影做配音,包括电影插曲,电影片头片尾曲。和奥尔众多的学生一样,塞德尔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他既有着海菲兹火热的情感,又有着艾尔曼独特浓郁的音色。他的演奏雄劲奔放,成熟精炼,深情而华丽,却不显得俗气。音色婉转而动听,有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但是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如火如荼,后来竟然默默无名于世。
卡尔·弗莱什曾在他的回忆录里说到:“塞德尔往往没有被人认为是奥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不公正的,我不知道人们对他评价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声音是我一生中听到最美的声音,从技术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也是非常完美的,所以我认为他没有被称为艾尔曼,海菲兹,塞德尔三巨头是对他的不公平”。[21]
6.米隆·波利亚金
1895年出生在前苏联文尼德省的省会契尔卡塞城的波利亚(Miron Poliakin),也是奥尔的一位明星学生。在米隆七岁的时候,父亲决定把他送到基辅去接受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在那里他得到了校长很高的评价,并由叶列那·尼科拉夫那·旺索芙斯卡亚(Е.Н.Воисовская)[22]指导他学习。1908年他来到彼得堡开始了和奥尔的学习,并且深受奥尔的喜欢和赞赏。
从彼得堡音乐学院保存的档案来看,1910年奥尔在听完他的期末考试演奏后连写了三个感叹号,而作为院长的格拉祖诺夫则这样写道:“完全合乎艺术要求的演奏。绝妙的技术,令人销魂的琴声,细腻的分句,在表达中体现气质和感情,艺术上已经全面成熟。”[23]据记载,奥尔在彼得堡监考的时候,还为采其利娅·甘金[24]和海菲兹写过这样的记号。1925年,他在美国参加“全球小提琴家比赛会”,在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之后他一直呆在美国发展。在1926年他又回到了苏联,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回到苏联后他一直在列宁格勒音乐学任教,直到1936年,他被调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在那里开始了长期地教学。波利亚金的演奏风格和教学受到劳乌伯和奥尔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中奥尔的对他的影响最大。他演奏奥尔所喜爱和推崇的一些曲目:恩斯特的《奥赛罗》和《匈牙利舞曲》,萨拉萨蒂的《西班牙舞曲》,巴赫和贝多芬等人的协奏曲。他刻苦练琴的习惯也源于奥尔的真传,在教学上,他和奥尔一样,很少注重学生的技巧,他认为这应该是学生本身就应具有的能力。他习惯于通过亲身示范演奏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每次上课他都会拿着他的小提琴,而通常他会情不自禁地演奏起来,所以他的课也被学生们玩笑地称为“变相的音乐会”。波利亚金为莫斯科和彼得堡的音乐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被认为是继奥尔之后彼得堡音乐学院的继承人。
波利亚金最突出的一点并不在于他纯熟的技巧,最突出的是他的风格个性特点。在和奥尔学习的时候,他的琴声中往往带有着独特的俄罗斯风情,在欧美巡演之后,当他再度返回当时的苏联,人们发现他的演奏中还夹杂着略微的欧美的“游乐园节目”的风格。[25]在克服这些不受欢迎的风格特征之后,他又回到了正统的俄罗斯风格上,他在处理每首曲子,每个乐句乃至乐节、每个音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总是用心灵,生命在演奏自己眼中的各种音乐,他善于把各种音乐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演奏往往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富有情节的变化。他的左手刚劲有力,每个音都被他拉得得清清楚楚,在他奔放潇洒的琴弓下,仿佛所有的音乐都长了双翅膀,变得神圣而透明,鲜明而具有活力。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几位奥尔最有代表性的学生,奥尔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有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大师海菲兹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26],米舍尔·皮阿谢特罗[27],也有演奏水平顶尖且小有名气的理查德·布尔(Richard Burgin)[28],凯瑟琳·帕罗(KathleenParlow)[29],阿基隆(Joseph Achron)[30]等等。
评价: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意义
当奥尔去世后,俄罗斯小提琴学派依旧生生不息地发展着,并且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具有代表性的有: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31],列夫·泽特林(LevZeitlin)[32],杨凯列维奇(Ю.И.Янкелевич)[33],康斯坦丁·莫斯特拉斯(KonstantinMostras),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34],列奥尼德·科岗(Леонид Коган)[35],米海尔·瓦伊曼(Михал Вайман )[36]等等。而俄罗斯小提琴之所以可以处于“后来居上”的优势地位,并不能说是天时地利的巧合,它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这个学派终也不能形成以至闻名、造福于世界。而奥尔就是这个强大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阵容的领导者,他所提出的“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正是一面强有力的旗号吗?如果不是他善于挖掘每个学生内在的潜力与个性,他的学生又怎会出人头地而名垂青史?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鼻祖,奥尔功不可没,他对“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教师”这一殊荣当之无愧。
时代在不断发展,许多技术也相应地在变更、发展、进步。奥尔的一些观点似乎显得过于陈旧和古老,甚至与现代的教学法有些格格不入。他认为演奏者无论是在表演或是练习过程中都必须用很有限的揉弦和装饰音,而在如今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大量的揉弦和装饰音去演奏和教学。另外,他认为演奏者在手持小提琴之时应该避免使用任何垫肩或者类似于垫肩的东西放置于乐器上,他认为这样会破坏小提琴的演奏姿势,音量也会因此而减小。然而在21世纪,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们(如:帕尔曼、郑京和、拉宾等)都几乎采用垫肩或者海绵一类的物品来持琴,垫肩的发明解决了在刚开始演奏者因肩膀直接与乐器接触而造成的演奏费力和紧张的困扰,同时使琴落在肩膀上的重量与负担少了不少,它的优点在于省力。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垫肩的使用是可能会使琴的音量变小,但是比起因没有垫肩而造成持琴姿势的不正确与坏毛病,音量相对而言小一些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现代的小提琴演奏家还是更情愿采用用垫肩持琴的方法。以及在运弓的问题上他坚持用手腕而不用手臂,这些方法跟当今世界的小提琴教学法相比有些脱节。
结合笔者本人俄罗斯的留学经历,在如今的俄罗斯,奥尔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并不太实用。除了一些年纪很大的教师会采用他的理念去教学,年轻的俄罗小提琴教师似乎并不喜欢使用他的方法。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已经全面与欧洲接轨,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广泛,主要运用的是扬波尔斯基[37]、杨凯列为其、弗拉基米尔·马泽尔[38]、格里果里耶夫[39]的教学书籍,是在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欧洲各类小提琴学派的精华。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现代的小提琴艺术而否认奥尔。在那个时代,他的教学方法的确是时新和发展的,对当时古老的教学体系产生了相应的冲击力,而在今天,他有些教学方法依旧是有价值的,对小提琴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学习的是奥尔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并用广义的审美观点去培养他们,培养出表演风格丰富多样的艺术人才。
[1]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著名的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创始人。
[2]费迪南特·劳乌伯(FredinandLaub,1832-1875):捷克小提琴家,1843年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米尔德纳尔(Mildner),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1859年转到魏玛接替约阿西姆的工作,后几次赴俄罗斯演出,获得很大的反响,在1866年开始受聘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3]简·赫利美利(Jan Hrimaly,1844-1915):捷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写有《赫利美利小提琴音阶练习》。
[4]约瑟夫·克特克(IosifKotek,1855-1885):俄国小提琴家,作曲家。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赫利美利学习小提琴,他也是个优秀的作曲家,曾经师从柴可夫斯基,是柴可夫斯基最喜爱的学生之一。
[5]保罗·伊泳(PaulJuon,1872-1940):俄罗斯作曲家,小提琴家。出生在莫斯科,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德国人。1889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赫利美利学习小提琴,同时也和安东·阿伦斯基,谢尔盖·卡捏耶夫学习作曲。后赴柏林学习,并在那里担任教授。
[6]彼得·斯图拉尔斯基(Pyotr Stolyarsky,1871-1944):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享有“人民的艺术家”封号。1893年毕业于敖德萨音乐学校,1911年在敖德萨建立了儿童小提琴音乐学校,培养出了很多“天才”儿童。从1919年开始,他任教于敖德萨音乐学院。他创立了敖德萨小提琴演奏学派,是苏联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7]谢尔盖·科尔古耶夫(Sergei Korguyev,1863-1932):俄罗斯小提琴家,曾跟随奥尔学琴,并担任他的助教。
[8]纳斑德炎(Nalbandyan)生卒年份不详。俄罗斯小提琴家,奥尔的助教。
[9]波里斯·波希尔(BorisSibor,1880-1961):俄罗斯小提琴家。奥尔的学生,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主持教学,深受奥尔影响。
[10]康斯坦丁·莫斯特拉斯(Konstantin Mostras,1886-1965):著名的俄罗斯小提琴家,教师,和作曲家。波希尔德学生,自1922年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对苏联小提琴学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师中的杰出代表。
[11]亚伯兰·杨波尔斯基(AbramYampolsky,1890-1956):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小提琴家。如:科岗(Leonid Kogan),鲍里斯·格尔茨坦(Boris Goldstein),伊丽莎白·吉列尔斯(Elizabeth Gilels)等等。著有《小提琴指法概论》。
[12]陈婷.小提琴演奏诸学派述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3),J11-1183:91
[13]张世祥.奥尔的杰出学生们(二)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音乐爱好者,2010(4).J31-1132:16
[14][苏]阿拉本.古今杰出的小提琴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2003-3:225
[15]冯·凡西(FranzVon Vecsey,1893-1935):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一个活跃在20世纪初的一个演奏家。自小随父亲学琴,后到柏林与约阿西姆学习小提琴,被人们称为“神童”。青年时代的他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巡演,在1935年他因一场疾病而去世。
[16]艾尔·马奥利维拉(Elmar Oliveira,1895-1988):美国小提琴家。1895年6月28日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始和兄长学琴,后跟随拉斐尔·布朗斯坦学习小提琴。在那里他获得了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名誉博士学位,同时他还获得了别的荣誉:宾厄姆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圣地亚哥的勋位和葡萄牙最高公民荣誉奖。他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他和很多唱片公司签约,而且演奏的曲目极其广泛,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曾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林恩大学音乐学院工作。
[17]玛莎斯特龙金·凯茨(Martha Strongin Katz,1948-):美国女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她先后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南加州大学和拉斐尔·布朗斯坦,加拉米安和莉莲芙科里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她在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中提琴和室内乐。在1969年,他在日内瓦国际中提琴比赛和大雷格比赛中获奖。从1969年到1980年,他开了1000多场音乐会,包括在白宫的表演。从1996年到2000年她作为中提琴教授在莱斯大学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执教。她参加指导过很多夏令营和音乐家:阿斯本音乐节,缅因州万宝路音乐节,圣达菲室内音乐节,耶鲁大学暑期室内乐等等。她也在很多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如:沃尔特中提琴比赛,班夫国际四重奏比赛。
[18]斯恩特(Siente,1950-):美国女小提琴家,录音艺术家和小提琴老师。出生在罗马尼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在青年时代她移居美国。她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与拉斐尔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在南加州大学桑顿学校与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19]钟杰(JayZhong,1973-):华裔美国小提琴家。生于中国北京,拉斐尔·布朗斯坦的最后一位学生,在拉斐尔去世之后他继续和拉斐尔的学生艾玛·奥利维拉学习小提琴。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在14岁时候他的演奏水平就得到米尔斯坦的认可,在米尔斯坦的安排下他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开了一系列的音乐会。他从2002-2004年在西伊利诺伊大学任职,并于2004年-2009年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并多次在美国北部,南部和中国开大师班。
[20][美]拉斐尔·布朗斯坦.小提琴演奏的科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9:1-8
[21]张世祥.奥尔杰出的学生们(五).音乐爱好者,2010(9),J31-1132:52
[22]叶列那·尼科拉夫那·旺索芙斯卡亚(Е.Н.Воисовская)生卒年份不详。前苏联女小提琴家。
[23][苏]阿拉本.古今杰出小提琴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2003-3:246-247
[24]采其利娅·甘金(ЦецилияГанцен,1898-):俄国女小提琴家,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奥尔得意门生之一。
[25][苏]阿拉本.古今杰出小提琴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2003-3:249
[26]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1903-1992):著名的英国小提琴家,出生在乌克兰敖德萨。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曾师从于奥尔,是奥尔的明星学生之一。
[27]米舍尔·皮阿斯特罗(Miehel Piastro,1892-1970):美籍俄罗斯小提琴家。奥尔的得意弟子之一。1910年获得彼得堡音乐学院最佳奖。随后在欧洲演出,受到热烈地欢迎。1941年起担任郎琴斯交响乐队指挥。
[28]理查德·布尔津(RichardBurgin,1892-1981):1892年出生于波兰华沙,1908-1912随奥尔学琴。1920年开始担任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并在那里开始了漫长的演出和教学生涯。
[29]凯瑟琳·帕罗(KathleenParlow,1890-1963):加拿大女小提琴家。6岁便能登台演出。1906年-1907年跟随奥尔学琴。随后在欧美各国演出,获得了很大的反响。1929年-1939年在米尔斯大学任教,1941年开始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任教。晚年专门从事室内乐演出活动。
[30]约瑟夫·阿基隆(Joseph Achron,1886-1943):俄罗斯小提琴家,作曲家。
[31]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1908-1974):1908年出生在乌克兰的敖德萨。从五岁起跟随斯托利亚斯基(Пётр Столярский)学习小提琴。1930年在全乌克兰小提琴家比赛上荣获冠军。1960年他成为罗马圣采契利音乐学院的荣誉院士,在1961年他获得柏林的德国艺术学院的通讯院士和美国波士顿艺术学院院士的称号。在1961年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列宁奖的苏联演奏家。
[32]列夫·泽特林(Lev Zeitlin,1881-1930)前苏联小提琴家,作曲家。出生在今天的白俄罗斯。早期就读于敖德萨音乐学院,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加尔金(Galkin)学习小提琴,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yKorsakov)学习理论。他还是个出色的作曲家,写过很多曲子。在1917年一战爆发,他受聘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音乐学校,在1920年他离开俄国去了波兰,在那里他以自己的犹太音乐受到人们的欢迎。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去美国,1930年他在纽约去世。
[33]尤·伊·杨凯列维奇(Ю.И.Янкелевич,1909-1973):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苏联小提琴学派杰出的代表之一。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36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19人获得第一名。
[34]伊凡·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1903-1981):俄裔美国小提琴家,著名的小提琴教师。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曾授教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培养出了许多当今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如:帕尔曼、朱克曼、郑京和。
[35]列奥尼德·鲍里索维奇·科岗(Леонид Борисович Коган1924-1982):前苏联著名小提琴家。1934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校的特殊儿童班,跟随扬波尔斯基(А.Ямпольский)学习小提琴。在1951年他获得了伊丽莎白小提琴国际比赛一等奖。在1965年,他获得了列宁奖金。
[36]米海尔·瓦伊曼(МхаилВайман,1926-):前苏联小提琴家。1926年出生于乌克兰的诺沃布格城。1951年他在布鲁塞尔的伊丽莎白比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1965年,他还获得了以李斯特命名的高等音乐学院授予的名誉院士称号。
[37]亚波兰·扬波尔斯基(А.И.Ямпольский,1890-1956):前苏联小提琴家,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培养了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家:科岗、伊戈尔、朱利安、杨凯列为其等等。
[38]弗拉基米尔·马泽尔(ВладимирМазель,生卒年份不详):俄罗斯小提琴家,小提琴老师。出生于列宁格勒,1953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之后留校任教,时间长达25年之余。是多年来音乐学院弦乐器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著有一些刊物和书籍。1992年开始长期生活在以色列。
[39]弗拉基米尔· 格里果里耶夫(ГригорьевВ.Ю,1927-1997):小提琴教师,前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梦幻小提琴,十曲好眠 !
下一篇:流行音乐中的小提琴演奏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313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894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1007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19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59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64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64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80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46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54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