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博
时间:2016-02-17 来源:本站
“小提琴的教学是无止境的,对解决技术难点的思考,对音乐的理解等需要用一生去研究才可以。”面前的男人轻描淡写地说着,这句简单的承诺,他却已用小半生年华践行,在悠长的岁月之路上一步步留下深刻的脚印,每一步,都伴着对小提琴质朴的热爱,那颗炽热的爱琴之心,从幼时与琴结缘始,熊熊燃烧至今。4岁不到便开始接触小提琴的他,学习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更是在学生时代就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纵使众多耀眼光环环绕,奖项名气傍身,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投入小提琴教学中去,成为江南大学一名普通的小提琴教师。平凡的职位无法掩饰不凡的才华,在各类比赛与核心刊物上的出色表现不断证明着他的能力。2010年他更是实现了多年夙愿——组建室内乐团,2015年乐团在当地民政机构正式注册成为无锡洛可可乐团,迈出了交响化的第一步,从此他又多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无锡洛可可乐团及青少年室内乐团艺术总监。乐团在他的悉心经营下一步步蓬勃发展。他不仅在赛场演奏感动心弦的音乐来征服了一个个苛刻的评委,更是在台下将对音乐一腔热血化为滋润少年琴童成长的涓涓细流,用无言的付出推动着音乐及室内乐的普及和发展。
童年结缘,情系一生
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特有的甜美歌声,年幼的江博像往常一样跟着音乐摇头晃脑咿呀哼唱,这时,电视上梁祝的小提琴演奏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的情感随着音乐的起伏与小提琴演奏的场景融为一体。他的血仿佛已流进那件轻巧精致的乐器,神经正在那其中伸展蔓延,他不由自主地拿起两根小棍,模仿着电视中的演奏家忘情的表演,拉动着他脑中的那把“小提琴”,那时他还不足4岁,年幼的他不知,那无心的举动,竟从此将他的灵魂、肉体与小提琴紧密结合。
小提琴不是可速成的乐器,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练习,要拉出些“名堂”更是要求非凡的耐力与意志力。当记者问道他如何坚持下来小提琴的学习时,他坦言:“一开始家长督促练琴经常施用 棍棒 ,我的兴趣并不高。可当我第一次登上舞台表演,在听到观众的掌声的瞬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满足,那时我就决定不管多难多累,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观众的掌声与共鸣,成为尚且稚嫩的江博心中的一道光。
茂盛的大树,少不了雨露甘霖,几位恩师在他的学习小提琴的道路上倾力相助,引领陪伴,使他没有成为遗珠而湮没于众人。1989年开始,他先后跟随国家一级指挥、湖南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肖鸣先生以及湖南音协弦乐委员会名誉会长文跃进先生学习小提琴及音乐理论。而后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金洲副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何弦教授学习。最是师恩难忘,江博至今对恩师们的教学风格记忆犹新,谈及学琴历程中的老师,江博可谓滔滔不绝,“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李钟涛先生,1986年他在一个小学开班了小提琴班,二三十个小朋友一起上大课,我在那里接受了小提琴的启蒙,跟当下很多小朋友的经历一样,下课了很多小朋友总围着他要他拉琴给我们听,一首又一首听着不愿意走。1989年我开始跟随肖鸣先生学习,他最早是学习小提琴的,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后来在北京学习指挥,198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肖老师不仅仅教我拉琴也会格外注重音乐基础,我的许多理论知识学习都是在这个阶段通过他的课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在文跃进先生的身上我学会了如何更加专业严谨地练习小提琴,掌握了不同技术的处理手法;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张金洲老师为人十分和蔼,也很有耐心,平日会陪着我一点点去磨,去练,遇到我回课质量不好的时候她总是语重心长。而梁 教授则擅长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弦教授,教学风格偏欧美,需要学生自主性很高,他更倾向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后再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形式比较宽松,内容因人而异……”当江博谈论对恩师们的怀念,语气真诚可爱,怀念满满,记者感受到他时时不忘各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之情,感念师恩之重。他们教授的不仅是演奏小提琴的技艺,更是为人处世需谦逊温和,遇事不应轻言放弃的人生哲理,江博稚嫩的音乐之梦,通过名师的谆谆教导和平日的刻苦训练,在一次次的进步-瓶颈-进步之中萌芽了。
留学海外,别样天地
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毕业后,江博并不想就此停下他的小提琴学习之路,为了提升小提琴演奏能力,他毅然决定前往乌克兰留学,在那里有小提琴前苏联学派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的城市敖德萨。
他认为在敖德萨的学习给他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里良好的音乐氛围,“那里的音乐环境很好 ,每个人都懂得去欣赏音乐。”江博还讲述了在乌克兰的音乐会上亲身经历的几件趣事,“即使是醉得东倒西歪的酒鬼,看到免费的音乐会也会主动走进去,安安静静地听完,有些大爷大妈也会来听,还会来到后台夸赞演奏者,因为听得音乐会多了,他们还能指出不同演奏者对音乐处理方式的差异。”他直言“他们主动去听音乐会全是因为尊敬和热爱音乐,这份情怀经历史沉淀早已融入血液。”
在敖德萨学习时接触到的小提琴教学模式给江博的小提琴教学方式也带来很大影响,“那里的老师不会像国内一开始就做大强度的技术训练,而是从音乐方面潜移默化地解决技术问题。在教授音阶时,我开始渐渐向他们学习,增加各种延伸技术的同时强调相对应的音乐性。”
问及对于当下国内小提琴教学的看法,江博犀利地指出“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在于专业性的认定,教授基础知识的老师素养区别大,原因之一是我国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晚,80年代后才慢慢地形成系统,教学人才匮乏,专业性有缺失;之二是我国先进、系统的音乐学习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所音乐学院及师范类院校,而绝大部分地区的师范类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强,配套课程缺失,毕业后的老师演奏与教学经验都不足,这些都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他紧皱眉头,心中满满都是对国家音乐教育发展的担忧。
创立乐团,薪火相传
谈到创建乐团的初衷,江博平和的脸上浮现淡淡的微笑“我现在在无锡工作,无锡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民乐发展很好,但西洋乐发展较落后,我认为我有责任发展西洋乐,若是不做,我会遗憾的。”几句话简简单单,却如此掷地有声,创办乐团说起来容易,若细数这其中的策划,招募,训练等等步骤,又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
江博坦言成为小提琴教师后,他自身的演奏方式也有所改变,“有时我拉琴会走入极端,反复地针对不好的地方练习,而当我自己开始教授他人演奏小提琴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会反过来更加清晰的看到整体,尝试做其他方面的调整。此外我比之前更加注意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将他们植入到简单的音乐上,我认为应在教学方法上大力对其进行研究,再小的作品都应进行精致的音乐加工。同时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要能静下心来当苦行僧,获得更多教学经验。”学海无涯,对技术与音乐素养要求都极高小提琴学习更是如此,正如江博所说,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对期望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这份赤诚之心使他为自己设定了高目标,严要求。
在采访的最后,他还谈到了对于室内乐团发展,“现在很多城市的同行想将室内乐发展到管弦乐团或交响乐团,这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也会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路,不仅需要吸纳志同道合的人并且努力提高团队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还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来培养社会需要,首先要做的应是调动市民的自发性和热情,培养此类兴趣爱好。政府与社会的帮助十分重要,仅靠热情很难长远地进行发展。”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原因皆为分条列举,他既可如文艺青年,用手中的小提琴行云流水地表达细腻的情感,也可正襟危坐,思维严谨而缜密地款款而谈。
江博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更是小提琴艺术的传道士,如今的他褪去光环,兢兢业业地进行着室内乐团的建设,以此不断推动着无锡地区的西洋乐普及、发展,并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完成着“在中国创造人人都能自发地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的夙愿。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吉普赛小提琴之王-拉卡托斯
下一篇:斯蒂凡·格拉佩里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293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869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992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02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43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56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43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52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29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44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