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曲
时间:2016-02-19 来源:本站
《沉思曲》
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儒勒·马斯奈(Jules Massenet,1842-1912),法国作曲家。生在蒙托,自幼从母学钢琴。十一岁入巴黎音乐学院,从罗兰学琴。二十一岁获罗马大奖,回到巴黎后于1867年在喜歌剧院首次上演新作《大伯母》。1878年任母校作曲教授。1890至1920年间的法国作曲家均受到他的影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创作进入旺期。 音乐具有个性,甜美伤感,带有较浓的娱乐性特点。代表作品为歌剧《泰伊思》,其幕间曲《沉思》流传极广。
乐曲《沉思》结构简单,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
小提琴曲独奏曲《沉思》是根据同名歌剧《泰伊思》所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 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感觉是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斯蒂凡·格拉佩里
下一篇: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296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874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997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08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45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60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52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61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32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47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