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尚坤小提琴,我们专注小提琴培训

13911521529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琴艺资讯

盛中国:心里装着世界 拉琴才有气场

时间:2011-12-05 来源:本站

咨询电话

“一天不练自己知,两天不练邻居知,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了!”记者走到本届金钟奖小提琴组评委会副主任、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酒店房间门口,悠扬的琴声便传至耳畔。盛中国笑着说,即便今时今日他依然每天练琴,“就像体育运动员一样,达到一定高度后,想要保持都要费很大的劲。”1个小时的采访中,盛中国有问必答,对于金钟奖这样的顶级赛事中“高手过招”有何讲究、从尖子选手到职业演奏家的“临门一脚”该怎样踢等“秘诀”,也都倾囊相授。

 

金钟印象 看到两三个世界级的好苗子

广州日报:金钟十年,您对这一届金钟奖的印象怎样?

盛中国:金钟奖是中国顶级的权威赛事。这一届除了组织工作更加成熟、完善,赛制也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譬如,将选手的年龄要求放宽,结果,一名15岁的孩子就进入了小提琴决赛。其实,学小提琴的孩子如果到了附中还没成气候,以后也成不了气候了。而弦乐四重奏的年龄上限到45岁,也有利于一些职业乐手在工作之余来比赛,对整个乐队的协调性都有促进作用,而协调性正是中国乐队的软肋。

 

广州日报:这届小提琴组的选手水平如何?

盛中国:有所提高。一方面,过去的选手多侧重技术训练,并不了解音乐的内涵。小提琴很难,以致于有些人一辈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只手上,却忘了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表达音乐。而这一届,我看到了两三个未来世界级小提琴家的好苗子,他们的名字在若干年后应该会是中国熟悉、世界认知的。另一方面,以往金钟奖小提琴组就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之争,地方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是陪考的,但今年有一名四川音乐学院的选手进入了决赛。

 

广州日报:听说小提琴组的比赛曲目比很多国际大赛的还难?

盛中国:中国是提琴大国,人才很多,像那个15岁的决赛选手,他拉的帕格尼尼水平相当高。所以,金钟奖要沙里淘金,曲目不仅要和国际接轨,还要和国际顶级大赛接轨。

 

比赛诀窍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广州日报:金钟奖决赛阶段堪称高手过招,在水平相差不远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

盛中国:首先要摆正心态,音乐比赛有很多偶然性,一半水平还要加上一半运气。应该把音乐当作神圣的事业,而比赛只是一段经历。

高手过招当然也有一些经验和技巧。首先,比赛最忌讳功利,想太多反而发挥不出来。

其次,不要太疲劳,昨天决赛的第三个选手,下午和乐时拼命释放、表足了情,结果晚上反而没感觉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我还想加一句:胆大艺更高。准备充足才能发挥出来。

再次,亲和力会让评委产生好感,大家买票是听音乐也要看人的;甚至鞠躬都有讲究,弯腰速度要慢,是对评委,起身速度要快,是对自己。当然,最重要是对音乐有感受力,这样才能变成感染力传递给观众。

演奏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要注意,一副无动于衷的面孔怎能让别人感动?此外,小提琴由钢琴伴奏和乐队伴奏是不一样的,在乐队面前要“浓妆”,表情动作可以夸张点,但速度不能快,快了就没分量了,容易被乐队湮没。所以,声音的轮廓一定要清晰才能蹿出来。

 

更上层楼 发挥小提琴魅力要从理解作品着手

广州日报:人们称小提琴为“乐器皇后”,如何才能把“皇后”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盛中国:说它是“皇后”,因为小提琴的表现力很丰富。小提琴很人性,例如《梁祝》就是用它的高音模拟祝英台、用低音模拟梁山伯进行对话。在演奏达到一定水准后,要充分发挥它的各种特质,还是要从理解作品着手。凭感觉拉琴是在燃烧天才的火焰,烧完就没了,而理解作品,了解其来龙去脉、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则是做学问、下苦功。

 

广州日报:金钟奖拿奖到成为优秀演奏家,可能就差“临门一脚”,您认为这一脚应该怎么踢?

盛中国:艺术人才就像堆沙堆,阅历多少、修养高下,可能决定最终一个人走到什么位置。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心里装着世界,拉琴才有气场。其次,要扩大知识面,关心人类和世界。我买双袜子可能跑几家店还还价,但我捐100万元却不眨一下眼睛,如果对弱势群体没有同情,音乐就是作假。再次,独奏家要准备好过非人的生活,我曾试过下午和晚上各一场独奏音乐会,演完回到家感觉整个人就剩一个空壳了——音乐家其实就是在孤独中酿造美好情感。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尚坤老师的微信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上的其他媒体,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只是为了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学提琴找尚坤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13911521529

返回顶部
电话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