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音乐史上的今天
时间:2011-12-08 来源:本站
1865年12月8日,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出生。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港台地区翻译为西贝流士,是芬兰著名音乐家,古典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西贝柳斯(1865~1957)一生作过7首交响乐和交响诗,一部歌剧和许多小型作品,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芬兰将他的头像印到了原来的马克钞票上,芬兰人经常自豪地说,芬兰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出过两位世界名人,一位是西贝柳斯,另一位是九枚奥运会长跑金牌获得者努尔米。
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一个小镇,早年在赫尔辛基学习法律,24岁时赴德国学习音乐。后来去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意思是来自古老的传说),立即轰动,他的最著名作品是交响诗《芬兰颂》,是用芬兰民歌忧伤的曲调组成,以一种不谐和的和声号召反抗,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成为号召芬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号角,俄国政府一直禁止在芬兰演奏《芬兰颂》。芬兰独立后政府立即颁给西贝柳斯终身年金,鼓励他继续为芬兰民族写作乐曲。他被称为“芬兰民族之魂”。
他还同他的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象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最后,他还是决定把整个生命献给音乐。当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柏林去学习音乐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后来西贝柳斯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名声。等他三年后回到芬兰时,他已经以他第一首伟大的音诗《En Saga》而闻名了。标题的意思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1899年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芬兰总统曾送给来访的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一座纪念碑模型,这个模型的制造比原型要费事的多。#p#副标题#e#
1890年12月8日,捷克作曲家马替奴出生。
马替奴,1959年因癌症病逝于瑞士,是二十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先后到了法国,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地,推荐曲目有大提琴与钢琴所写之罗西尼主题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Rossini、五首钢琴三重奏曲Trio (5 Pieces breves) 等。
他的父亲是村庄里钟楼的管理员,他们一家人也一直住在那里到1900年。当他七岁时,他才步下193阶楼梯到学校上课,并开始与街上的裁缝师学小提琴。沉默寡言的他进步神速,1905年他开了第一场独奏会,他们村庄的人都认为他将会成为一个像Jan Kubelik一般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小马替奴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开始作曲,他第一首曲子是为弦乐四重奏所写,叫做「三个骑士」(Tri jezdci),在之后的六年里,他已写了非常多首室内乐曲。1906年,他进入了布拉格音乐院,主修小提琴,但当时他已志不在此,而是醉心于戏剧与文学,1909年他转学到管风琴学校,但他也无意于此,所以1910年他就因一个固执的疏忽而被退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躲避征兵,他留在家乡学校里教音乐。这段时间里他努力作曲,包括有歌曲、交响诗、钢琴组曲、芭蕾舞曲及通俗剧,总共有120首曲子。大战之后他加入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在这段期间他也作了许多作品,一直到1924年,他在布拉格国家剧院发表他的芭蕾舞剧「Istar」后,他感觉到自己有些不足,便前往音乐院就读,师事Suk。
1923年他获得一份奖学金前往巴黎,因为他很敬佩Albert Roussel(法国作曲家,1869-1937)这位作曲家,所以他跟随他学习作曲,他省吃俭用,很辛苦地在巴黎生活。慢慢地他在五年之后打开了他在巴黎的知名度。1932年他的弦乐五重奏曲获得Coolidge奖,而且同年他的作品也被拿到美国波士顿,由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由Sergey Koussevitzky(俄裔美籍指挥家)指挥。
1940年他离开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纽约。但不谙英文的马替奴实在挺辛苦的,还好有 Koussevitzky的协助,委托他写下第一首交响曲,这使马替奴燃起信心,更让他每年都有一首交响曲的委托工作,所以在1942到1946年之中,他完成了5首交响曲、多首协奏曲与超过20首的室内乐曲。在美国这段时间他仍心系祖国,1946年他回到布拉格音乐院担任教授,只有暑假期间回美国于Tangelwood音乐营中任教,到了1948年秋天他才回到美国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三年中他也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其中包括称得上是他第六号交响曲的「幻想交响曲」(Fantasies Symphoniques)。
1953到1955年他住在法国尼斯,开始写喜歌剧与清唱剧,1955年他又回到美国任教于寇蒂斯音乐院一年,并于隔年到罗马教书。在意大利与瑞士这段时间,他倾心写作交响诗,1959年因癌症病逝于瑞士。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12月7日,音乐史上的今天
下一篇:12月10日,音乐史上的今天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327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899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1019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23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62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67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67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91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52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57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