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的合唱》——颜可心
时间:2012-05-07 来源:本站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演奏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分析、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对进行曲中各种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音乐风格、功能作用等认识与比较。
《猎人合唱》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著名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里的一段选曲。这部歌剧创作于1820年。故事取材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广为流传的、一个名叫《黑猎人》的民间传说。它描写年轻的猎人马克斯与守林人的女儿阿格泰相爱,并战胜重重困难,最后结为夫妻的故事。
《猎人合唱》是这部歌剧里最精彩、流传最广的选段之一。它的原名叫《在这世界上,有什么能和猎人的欢乐相比!》。
这首合唱带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狩猎的号角声、进行曲的节奏和分节歌、复二部曲式的结构,赋予这首合唱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它生动地描绘出勇敢、勤劳的猎人们朝气蓬勃的生活和他们豪爽的性格。
韦伯的《猎人合唱》用G大调、2/4拍写成。开始,描写远处传来猎号声,一队猎人正策马奔驰而来,他们在林中搜寻、捕猎。一个个机智、勇敢、英姿勃勃。这段音乐以猎号所能发出的5135等几个自然音作为基本音,更加深了狩猎的意境.
中段稍弱,带有叙述性,表现猎人向人们讲述了他们曾捕获过许多猎物,充满自豪感。
第三段,猎号的自然音运用更多。伴着马蹄奔跑的节奏,猪人们用“啦啦啦”这个虚词来演唱,充满了欢乐。它好似一幅狩猎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最后,歌声渐弱,表现猎人们迎着夕阳远去。他们矫健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猎人合唱》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在艺术上能发挥合唱的高度技巧,并能获得较好的演唱效果,它已成为世界著名合唱曲之一,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颜可心同学才艺展示(钢琴)
下一篇:《很久很久以前》——颜可心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296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878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997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09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45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60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53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64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33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47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