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夹琴点
时间:2011-07-10 来源:本站
小提琴的初学者往往对自己的站姿和夹琴掌握不好,近期有位同学问我:练习小提琴脖子和背会歪,是不是真的。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夹琴姿势,不仅不会让发生歪脖子的情况,而且在这种高雅音乐的熏陶下培养我们的气质。今天,着重讲一下小提琴的夹琴姿势。
小提琴学习者往往忽略了一点,即腮托下底板可接触的边长大于锁骨支点的长度,也就是说锁骨支点仅仅是一个“点”,它与琴底板边缘接触的位置可以有很多,因此夹琴的方式也应不止一种。
锁骨支点在琴底板位置大致可分为三类:
1、偏上位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支点几乎贴近系弦板,这时演奏者会感到整个琴身上升了,在拉高音弦时很方便,而拉低音弦时则相对困难一些。这种夹琴位置较适合于手臂短小的演奏者,尤其方便了许多女提琴家。这是因为手臂较短的演奏者,在拉到弓尖的时候会感到困难,由于琴身上移,相比之F在原来基础上就增加了右手到弓弦点的距离,就较容易地拉到弓尖,从而大大方便了手短者的演奏。
2、偏下位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夹琴点移到腮托的左边,看上去小提琴在身体L的位置下降了,我称之为偏下位。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身体较高、手臂较长的人。对他们来说,长臂的优势使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弓的两端。身高手长,如果仍采用偏上位夹琴,往往使人有一种头重脚轻的不稳定感。
3、中位
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居中的类型,多数小提琴演奏者都采用的夹琴点。
这三种夹琴点的位置是根据不同生理特征的演奏者而制定的,人们应当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夹琴位置来演奏。
夹琴的方式
首先,必须指出,尽管我们称锁骨区位对小提琴在身体上的固定为“夹琴”,但是琴实际上不完全是“夹”的(上下受力),而应是放在锁骨上并稍用下颌“勾”住的,即在上下受力的同时还有一个由F颌勾进来的“斜向力”。如果仅仅使用上下压力,很容易让演奏者本能地抬起肩部来演奏,而肩膀在小提琴演奏中是完全不能主动而长时间参与夹琴的。对此,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认为:“把琴放在下颚和锁骨之间就行了,因为支持小提琴这样一件小小的乐器竞要把肩膀抬起来是没有道理的。……是浪费精力的。”(《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第97页)此外,梅纽因到我国上公开课时,也曾对一个北京学生说:“你夹琴太紧了!现在你不会觉得什么,三年后恶果将会出现!”这些都说明,长时间的肩膀参与会导致左手肌肉的疲劳,如果在教学和演奏中对肩膀紧张的问题不加以重视的话,后果必然是很严重的。
因此,“夹”字的用法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理解的错误。当然,肩膀不主动参与夹琴,并不意味着肩膀一点作用都没有,当在锁骨区位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动作时,左肩膀作为协调动作的一部分,为了配合整体动作自然会有一定的活动,比如在换把时,在左大臂的连带动作下,左肩膀会下意识地参与一些细微的上下动作。
夹琴的步骤:
1、微微抬起下颌。
2、脖子微微向琴的方向伸,这样可以在收回这个动作的时候在腮托上形成一个“勾进来”的力。
3、下颌向下的力和往身体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把琴控制得很稳、很舒适。
其次,琴和脖子的接触是灵活的,但是不宜长时间脱离。小提琴的琴头方向的运动是左手控制的,无论是换把、揉音都可能会改变琴头的方向,因此夹琴的力度不宜过大,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而在演奏了一段时间之后,琴底部的侧板很可能不自觉地跟脖子拉开一段距离,这就是琴和脖子的脱离现象。这种现象对演奏是有害的:第一,琴和身体会因此加长距离,以致演奏者的左手相对“变短”,这相当于加长了力矩,演奏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来托举小提琴,同时会限制肘部的舵式运动对左手的作用,加大了手指伸张的难度。第二,由于琴离演奏者身体远了,身体和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这就加大了夹琴的难度。为了夹住琴,后颈、下颌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力量来固定琴身。第三,弓弦接触点也相对和演奏者拉远了距离,对于右手比较短的演奏者来说,拉到弓尖的困难必然会增加。
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尚坤老师
上一篇:小提琴考级需要练习哪些曲目?
下一篇:小提琴指位练习表

课程推荐
-
★
少儿小提琴考级(5-16岁)专业艺考培训课程
3336人报名
-
★
成人小提琴辅导(17-40岁)演奏速成培训课程
2904人报名
-
★
小提琴特长生升学考试(小升初/中高考)突击培训课程
1021人报名
-
★
幼儿小提琴启蒙(3-4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1627人报名
-
★
老年小提琴课程(50岁以上)健康休闲课程
2166人报名
-
★
中提琴考级培训(9周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868人报名
-
★
中提琴培训(9周岁起)零基础入门课程
1068人报名
-
★
室内乐四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出排练
1293人报名
-
★
大提琴考级培训(7岁起)专业艺考课程
656人报名
-
★
青少年大提琴培训(7-16岁)零基础入门课程
957人报名